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西风乱叶溪桥树,秋在黄花羞涩处。
山明水净夜来霜, 数树深红出浅黄。
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
庭前落尽梧桐,水边开彻芙蓉。解与诗人意同。辞柯霜叶,飞来就我题红。
怕是秋天风露,染教世界都香。
……
秋天,无论是转凉的气温,还是垂头的枝叶都在牵动着人的情绪往下走,但橙黄橘绿和夕阳残照却好像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被秋风擦拭得格外鲜艳明亮。
这总是一个容易感怀的季节,从古至今的文艺情怀都不免在此情此景中发酵。
一首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至今都是西湖最广为流传的“宣传标语”,之后再多的佳作都难跳出苏轼对它的高度概括。
秋天的西湖到了一年中最浓妆艳抹的时候,金黄灿烂、霜叶丹红,可即便如此,她依然像我们在无数文艺作品中看过的江南大家闺秀那般沉静温柔,一如沉鱼落雁的西施,不需要多浓烈,只存在就将人俘虏。
西湖的秋,是一院红
春夏时的曲院风荷,满湖青绿托举着娇嫩的粉红为西湖一大景,而秋天红衰翠减的荷叶却别有一番诗情画意。
枯黄到发红的残叶已经看不到从前饱满宽大的影子,而中通外直的枝干却仍傲立,不怪《爱莲说》以此言志。
《红楼梦》中林妹妹只爱李义山的其中一句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,宝玉闻言便不让人拔了去。
枯萎的荷叶并不是需要清理的赘物,而是一种延续和回响,雨打残荷的声音让寂静的秋天更加生动。
曲院风荷除了一池枯红,还有满园红枫。
远看霜叶如烟似雾掩映古亭,走进蓼汀,月洞门截取一树建筑外的枝叶,花窗里的颜色则更加斑斓,枫叶从嫩黄到深红渐变,到处以门窗框景,似横云断山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西湖的秋,是一地黄
西湖的梧桐大道位于北山街,两侧的梧桐树高大茂密,像一把伞从路边遮盖到头顶上方,炎炎夏日可纳凉,秋天便吹落一地金黄。
秋风簌簌,干燥的梧桐叶相触时似有雨声。
若是赶上清洁工人打扫落叶之前走上北山街,一地深深浅浅的黄铺在大道上,走起路来咔嚓咔嚓响,和童年起的玩心并无二致。
北山街上有众多民国建筑,一边是一色湖光万顷秋,一边是笙歌归院落,灯火下楼台。轮回的景色和逝去的时光错位,令人生幻。
不能错过的一段路还有孤山路,荫蔽苍穹的梧桐或许不新鲜,但“西湖最美转角”就足够它在风景层出不穷的西湖占据一席之地。
沿路漫步,远远就看见尽头一块蓝宝石浮光跃金,好像美则美矣,但此路不通。走上去才发现丝滑向左的拐角。
路的一侧,金黄的梧桐顺势延伸,另一边则是一览无余的西湖。下午四五点,夕阳从湖那边洒过来,拐角不留余地地披上一层金缕衣。
西湖的秋,是一湖影
西湖水如今以“肥”闻名网络,油光水滑的,滚动起来像一匹绸缎,与别处或清澈或浑浊的“瘦水”相比,西湖水涌起的波纹更平缓饱满,丝滑得像没有棱角。
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,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就曾写道:“山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,才一举头,已不觉目酣神醉。”
或许这可以从侧面再次证明西湖从古至今都被人们“富养”着,西湖的湖水才是一年四季永不退场的主角。
此时若摇起一叶扁舟,深入湖心便能看到那传说中的“一块钱”景点——三潭印月。这是除了苏堤和诗词之外,苏轼留给西湖的又一大礼物。
三座石塔各有五个圆孔,可以映印出十五个月亮,加上倒影共有三十二个。明月映深潭,塔分三十二,就是对“西湖第一胜境”的总结。
白天光线强烈,众多游船激起水纹,倒影并不清晰。
要等到夜幕降临,漫天昏黄时,远处的雷峰夕照也正好在暮色中泛起佛光,两相辉映的剪影和倒影才是“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”。
秋入云山,物情潇洒,百般景物堪图画。
每一个偏爱江山与风月的人和私募做股票可靠吗,怎么会不怀念杭州。那么西湖,该来了。